您当前所在的位置: 网站首页 -> 信息平台 -> 企业动态 -> 正文

唯有登攀(2)中车株机:闯者无疆

发布日期:2022-07-31   来源:   点击量:

唯有登攀(2)中车株机:闯者无疆


我国的高铁里程现在超过4万公里, 是全世界高铁运营里程最长、运营动车组最多、商业运营速度最高的国家。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“复兴号”动车组列车,为“中国速度”提供着澎湃动力。上世纪末,位于湖南株洲的中车株机公司,下线了中国第一台自主研制的电动车组。几代株机人接续奋斗,凭着勇往直前的“火车头”精神不懈登攀,闯出了一条自主创新之路,打造了一张诠释中国制造、中国速度的流动名片。


高铁常被人形容为“贴地飞行”,而这一趟列车“贴地”的高度,是海拔4000米。2021年6月25日,人类历史上,动车组第一次奔驰在世界屋脊上。从此,“复兴号”列车实现了对31个省区市的全覆盖。

中车株机公司党委书记 董事长 周清和:开了世界之先河,是世界首创的这么一个动车组的形式。这就是我们创新驱动,瞄准世界前沿技术和环境要求,取得的成果。

株洲,田心,中国电动车组技术的发祥地。1999年起,中车株机先后研制出“蓝箭”“中原之星”“奥星”“中华之星”动车组,被称为“一箭三星”。其中,“中华之星”在秦沈客运专线的冲刺试验中,跑出了当时的中国铁路第一速。

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车株洲电力机车公司专家委员会主任 刘友梅: “中华之星”动车组研发成功,突破了321.公里(每小时)的高速。这个探索就是我们国家电动车组“零的突破”,意义很深远,也很重大。

这是株机人最初的动车梦。在博物馆里,珍藏着那一代人奋斗的印记。2004年,我国高速铁路装备选择了跨越式发展的路径,提出:第一要走技术引进路线,第二要求技术成熟可靠,第三要采用动力分散型动车组。中车株机的动车组与国内市场失之交臂。

当中国进入高铁时代,中车株机意外成了旁观者。没有了国内动车组的订单,传统电力机车市场也已经探到天花板,企业不得不将目光投向遥远的海外。

中车株机公司党委书记 董事长 周清和:我们这么强的制造能力、我们这么多的优秀员工怎么办?不闯就是“等死”,闯是“找死”,我们宁肯“找死”,也不能“等死”,只有“找死”才“死”不了。

一周飞行7万多公里,困了就在候机大厅入睡,周清和用“疲于奔命”来形容那段出海搏杀的艰难岁月。要从发达国家垄断的全球轨道交通装备高端市场里分一杯羹,谈何容易。

中车株机公司党委书记 董事长 周清和:最难的是要得到别人认同。所以我们只能从一个一个订单,哪怕是最小的订单、人家不拿的订单开始。

2010年,中车株机获得马来西亚38列城际动车组订单,价值40亿元,是当时中国最大的一笔动车组出口。合同虽然签了,但对于来自中国的陌生面孔,对方起初并不太信任。

中车株机公司副总工程师(分管马来西亚动车组项目) 陈喜红:不把中国人放在心上,有一些限制性的条款在里面,它的一些零部件的供应商,是有指向性的,不能用中国本地的。

马来西亚使用的是宽度为1米的“米轨”,比标准轨道窄三分之一。业主提出,要在有限的空间内布置大功率电机和轮盘制动,这在全世界尚无先例。为了攻克技术难关,中车株机在厂区的标准轨道内,新建出一条特殊的“米轨试验线”,用来反复测试。

十八个月后,项目顺利交付,比一般国际交付周期快了六个月。马方决定追加10列车的订单,这款列车还被当地人亲切地称为“马来虎”,登上了马来西亚国家邮票。

中车株机公司副总工程师(分管马来西亚动车组项目) 陈喜红:现在马来西亚的轨道交通(装备)基本上都是中国制造的,因为通过这个产品之后,马来西亚觉得中国产品质量是非常优秀的。

2013年以来,乘着“一带一路”倡议的东风,中车株机勇当中国装备“走出去”的先锋,在国际版图中跑出“加速度”。

马来西亚将轨道交通装备80%以上的订单交给了中车株机;2015年,中车株机动车组出口马其顿,首次服务欧洲市场;2021年,符合欧盟互联互通标准的双层动车组下线,开往德国、奥地利等5个欧盟国家。

这十年,中车株机新签海外订单超100亿美元,产品和服务覆盖六大洲,成为轨道交通领域靓丽的“国家名片”。

中车株机公司党委书记 董事长 周清和:这十年海外打拼,综合能力得到了充分的锻炼考验,有了免疫力,有了战斗力,有了支撑力。

打拼海外,他们靠创新实力,把陌生的世界变成了崭新的世界。征程万里,只要一路向前,就没有到达不了的地方。

2020年,中车株机受命牵头研发,让“复兴号”开上青藏高原。接到任务时,距离线路开通只有234天。每一次攀登从来就不轻松,当列车第一次在拉林铁路上组装完毕准备启动时,大家突然发现,列车也像人一样出现了“高原反应”。

中车株机公司副总工程师(分管高原双源动车组项目) 樊运新:空气稀薄了,散热就保持不了平衡了,温度高到一定程度,一定水平就影响我设备的功能发挥,所以我们必须要抑制这种“高原反应”。

问题清单列了上千条,出现一个,解决一个,樊运新带着团队在高原三班倒,成功让动车组克服“高反”。如今,“复兴号”列车已在雪域高原上安全运营超100万公里,运送旅客超100万人次。

中车株机公司党委书记 董事长 周清和:这个任务完成得非常漂亮。我们利用国内和国外两个平台相互支撑,把我们的动车更全面地向全世界覆盖,更多地向我国的各大城市群体去覆盖。

株洲田心,一个小得在中国地图上找不到标记的地方,如今已经绵延成由340余家企业组成的千亿级轨道交通产业集群,产业聚集度全球第一。

闯者无疆,前程辽阔。如今的中车株机,在动车组、电力机车、城轨列车、磁浮列车等领域全面发力,向着全球产业链、价值链的最高端登攀,为世界轨道交通发展注入“中国动力”。

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车株机公司专家委员会主任 刘友梅:中国人的饭碗要自己端在手上,轨道交通难道这个饭碗不靠自己端着吗?这个就一定要有自己的自主创新的产品,来保证你成为轨道交通强国。

中车株机公司党委书记 董事长 周清和:只有与强者为伍,与强者去比拼,你才能成为一流的企业。国之大者,责任重大。



来源于:湖南卫视新闻联播